顾莺表示,大多数学生们是凌晨被叫醒来测核酸,但没有一名学生有一句怨言,大家都在志愿者的协助下间隔排队,耐心等待。
三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引领支持科技创新作为党建带动治理、推动发展的重要任务。不重视科技工作,不努力服务科技工作,不服务好师生的科技工作要求,都是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
学校管理团队要立足于服务师生科技创新,这是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方面。在重大团队和人才培养方面,要破除传统的机制的限制,支持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物,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团队,培养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拔尖学生。许宁生:学校科技要敢于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率先实现科技全面一流水平,成为全面推进原始创新、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主力许宁生指出,十三五期间,复旦大学科技工作取得不少突破,真正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面向的要求,科技布局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在重大研究领域方面,要进一步突出在信息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和信息生命交叉领域的初步优势,在集成电路、微纳电子与量子、人类表型组和生物医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全面集聚力量与成果。党委书记焦扬主持会议并做总结讲话,校长许宁生出席并讲话,常务副校长金力介绍了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推进情况,同时表扬了2020年度复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复旦优势特色为基础,依循三步走发展思路,构筑科创高地,奉献国际顶级创新型特大城市建设。破除唯奖项、唯论文,要强调奖项成果和论文成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策源功能。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中山医院在肝胆肿瘤临床诊治的特色和华大高通量多组学前沿研究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围绕肿瘤精准医学的关键科学和临床问题开展系统的合作研究。
早期肿瘤复发是指手术后两年内出现的复发,占肝癌术后复发的三分之二以上,预后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华大基因共建的中·华精准医学中心成立5年多来,在多组学基础科研、临床检测应用以及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肝癌精准医学研究领域,双方合作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多项重要成果。探索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机制,有助于发现更有效的肝癌治疗新策略。早期复发瘤内的CD161+CD8+T细胞数增多与术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我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约占全球一半以上,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研究发现,在肝癌早期复发瘤内,负责免疫识别的树突状细胞(DC)和负责免疫攻击的CD8+T细胞数量更多,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更少,提示早期复发肝癌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别于肝癌原发瘤。
目前,手术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但是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率高达60%到70%。由于PD-L1与DC表面CD80结合的亲和力高于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与DC表面CD80结合的亲和力,即当PD-L1和CD28同时存在时,CD80将优先结合PD-L1。樊嘉院士表示,免疫治疗近年来快速发展,然而在和人体免疫的博弈中,肿瘤细胞具备聪明而坚强的一面,加强相关机制的研究,有望突破免疫治疗的局限和瓶颈问题。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杨欣荣主任医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石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孙云帆主治医师、吴靓博士、钟裕博士、周恺乾博士、侯勇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创新集群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以及顿慧医疗的技术支持。配体受体互作分析表明复发肿瘤细胞PD-L1与DC的CD80分子互作相关性最为显著。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2月24日电(记者仇逸)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23日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复发肝癌微生态系统的单细胞全景分析,首次揭示肝癌原发肿瘤和早期复发肿瘤的免疫微生态系统存在显著差异。早期复发肿瘤中浸润的CD8+T细胞特征性表达KLRB1(CD161)基因,具有固有免疫样、低细胞毒和低克隆扩增的表型。
这将导致DC对CD8+T细胞的共刺激信号被竞争性抑制,进而阻断了抗原递呈过程,抑制CD8+T细胞的活化。对此,樊嘉院士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这样一来,原本执行教育CD8+T细胞杀肿瘤功能的DC被复发肿瘤细胞黑化,导致其无法被有效激活执行杀伤的功能。
研究从单细胞水平系统解析了肝癌原发和复发肿瘤的免疫微生态差异,揭示了早期复发肝癌特征性免疫图谱和免疫逃逸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肝癌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寻找有效肝癌复发转移防治新策略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探测,推进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用会场回收的水瓶和食堂的剩菜头,打造生机盎然的食堂绿植角落。通过节能低碳体验和劳动教育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风气,推动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入心入行。在邯郸校区试点合同节水项目改造……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加速技术改造等举措,节约校园建筑空间、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全面提高了节能节水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效能。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共建绿色节能校园浓厚氛围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校园网、校报、学校微信微博平台进行节能知识宣传、节能典型专访,宣传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经验做法。
强化师生教育,推动节能理念入心入行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实践机制,凝聚师生共建绿色校园合力。创新技术手段,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对校内楼宇开展深度能源审计,不断挖掘节能潜力,进一步优化能源管理方案。
在教学楼、食堂、学生公寓、会议室等公共区域设置节能、节水、节粮温馨提示。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能效领跑者名单的通知》,全国共192个单位获评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复旦大学是此次上海市六家获评公共机构之一。
更换、加装学生公寓智能水表、压力传感器,基于分区计量管理的原理,采用软件+硬件+物联网+服务的模式,搭建智慧管理云平台,开展用水评估分析。不断提升能效管理水平,从节能低碳践行者转变为领跑者。
学校设有节能领导小组和节能管理办公室,并专门成立节能专家委员会。用空气源热泵全面替代燃气高压锅炉。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以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生活我先行为主题,帮助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在室内外大范围推广使用LED节能灯。在四校区分布安装新能源车充电桩239套。
用演出活动收集到的1200个废弃塑料瓶盖绘制了梵高的名作《星月夜》和《罗纳河上的星夜》。不断加深节能环保与教育工作的融合程度,切实推进节能环保和绿色校园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完成邯郸校区、江湾校区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的20个建筑的空调控制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对邯郸校区北区食堂进行餐厨垃圾就地化回收处理改造。
将打造美丽校园、绿色校园,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等内容写入学校党代会报告,作为未来5年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中也作出相应部署。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复旦大学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强化顶层设计,提供有力保障。紧密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有新意、受师生欢迎的宣传教育活动。这也是继2015年成功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后,学校节能工作又一重要里程碑。
通过文化宣传,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转化为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文化自觉,让师生员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节能设计、节能监督和节能氛围的营造中,让节能减排处处可见、时时可为,积极发挥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连续开展卿云森林建设活动,针对学生个人低碳行为探索建立绿色低碳积分机制,让绿色低碳的观念变成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
举行后勤开放日,邀请师生参观节能监管平台,普及宣传校园节能减排内容、策略、技术及成果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
将打造美丽校园、绿色校园,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等内容写入学校党代会报告,作为未来5年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中也作出相应部署。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探测,推进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